2022年的上海從3月開始封控,經歷2個月的封城。作為與上海經濟圈相鄰的文創設計企業,我們該如何應對疫情時期的企業生存與發展呢?
疫情對民營企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,它會導致企業生產、銷售癱瘓,現金流逐步消磨干凈,最終因缺乏員工及資金而無法再度生產。疫情也會讓人們減少外出購物、旅游、投資等一系列消費,大量經濟活動的減少,社會需求被抑制,長此以往企業面臨的只能是倒閉。特別是對于餐飲、旅游、電影、交通運輸這些行業的中小企業來說,疫情無疑是一場災難。
疫情打亂了經濟社會發展節奏,使得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遭受重創,引發短時間內民營中小企業的倒閉潮,造成嚴重的就業民生問題。但另一方面,智能制造、無人配送、線上零售、直播帶貨、醫療健康、遠程辦公等新興產業和商業模式,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。所以在疫情這種逆勢下,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需要的是認清自己的定位,專注主業、因時而變。
首先要樹立危機意識,居安思危。思考如何開源節流,如何優化組織架構,如何帶領團隊共渡難關。同時建立危機管理機制,做好會讓企業“活下去”帶來致命打擊的預案管理。其次要堅持創新求變,努力實現轉型突圍。受疫情沖擊的當代民營企業,必須要學會“以變應變”:數字化變革、發展模式變革、管理模式變革、工作方式變革、公眾溝通模式變革等等,從而關注新機會,實現新飛躍。
而對于個人,有的面臨企業“全員營銷”的要求,有的面臨減薪甚至裁員的處境。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經濟不景氣是可以預見的,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,也都會比較艱難。作為民營企業的一員,要更多地體諒公司經營的不易,珍惜當下,守好企業這個“家”。牢記“企業興則我興,企業衰則我衰”,員工與企業報團取暖,同舟共濟。
疫情對于民企來說是挑戰、也是機遇,若能看準形勢、找準機遇,就能趨利避害、化危為機,那么相信經受過疫情洗禮的民營企業必然會開創出一條全新之路。疫情之下,我們中小企業當自強。╤h)